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国家/自治区文件
关于推进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04日 作者:机关事务中心站点管理员 来源:A 浏览次数:

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内容,着眼于运用技术手段促进机关事务法治建设,以实现治理数字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优化革新治理流程和方式,大力提升法治建设数字化水平。近年来,杭州依托数字化改革背景,按照法治化建设要求,坚持数字法治双向发力和融合提升的目标,在推进机关事务建设中进行了实践和探索。本文基于杭州的实践与探索,对推进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作出初步思考。

重要意义

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的内容。《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提出了“全面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特别是首次明确了“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强调要聚焦党政机关、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法治的改革重点,强调数字化改革的重点任务是加快构建“1+5+2”工作体系,搭建好数字化改革“四梁八柱”。其中,“5”即5个综合应用:党政机关整体智治、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和数字法治综合应用。数字和法治融合已成为数字化改革和法治化建设的双向选择,成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取向。政务和事务是政府工作的两个轮子,推进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因此推进数字法治政府建设,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不可缺位。

实现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法治是机关事务治理的基本方式,法治化是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依托,数字化是机关事务治理的重要手段,是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和关键力量。机关事务治理现代化包括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这细分到职责职能转变、服务结构调整、管理效能提升,也涉及到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管理体制的构建,科学规范、系统保障制度的完善,市场导向、多元并存服务机制的强化,新发展理念的落实、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等诸多内容,因此数字法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元素。

破解发展矛盾问题的途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机关事务主要矛盾也已随之转化为机关高效能服务保障需求和机关事务不平衡发展之间的问题,具体表现形态是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还存在不足。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实现机关事务工作的质量、效率和动力变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明确以创新为动力、协调为内生特点、绿色为普遍形态、开放为必由之路、共享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路径,这是主要矛盾变化和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机关事务提出的新要求。落实这些新要求,就需要推进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实现机关事务数字和法治的赋能协同、交互融合。

理念探析

“数字政府”“法治政府”的提出由来已久,但“数字法治政府”是一个创新性的亮点。《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强调了“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着力实现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大力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数字化水平”。这是对“数字法治政府”理念进行定性,也表述了“数字法治政府”的根本属性,即深度融合性,意味着数字法治绝不是数字和法治的一种简单的物理嫁接,而是二者深度的化学融合。

数字法治机关事务的根本属性是深度融合性,由这一根本属性衍生出的是其基本属性,可以细分为集成性、共享性和规范性、正义性。正义性和共享性是一种价值属性,集成性和规范性是一种工具属性。因此,数字法治机关事务是一种价值属性和工具属性的集合体,就机关事务而言,其价值属性归根结底是人民性。

实践探索

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抓住打造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战略机遇,坚持数字法治融合管理,借力“城市大脑”“政务云”,探索推进“互联网+机关事务”工作新模式,加速建设智慧机关事务综合平台,促进市民中心后勤服务、安全保卫等工作数字化转型,推进机关事务管理服务网上办理,加快了机关事务从管理到治理的现代性转型。

——以构建制度体系为载体,夯实机关事务数字化的法治基础。构建机关事务数字化运用的制度体系是数字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数字法治融合的具体体现。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根据十九届四中全会有关要求,推动建立健全运用数字技术手段进行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的制度规则,着力构建机关事务数字化运用的制度体系。 

强化顶层设计。《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办法》首次以政府规章形式对全市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服务数字化转型规划方案(2020—2022年)》着眼于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基础的夯实,对机关事务数字化转型作出总体部署。《杭州市机关事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坚持以‘三化’融合为抓手,构建治理现代化新格局”思路,为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进行规划和顶层设计。

抓实制度配套。围绕《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公共机构节能管理条例》等机关事务法规规定,制定全市各领域有关制度,初步形成了内容全面、规定具体、要求明确、层次分明、协调统一的制度体系,为数字化运行提供有力制度支撑。比如《后勤保障信息中心管理制度(试行)》(图1),借助信息化手段采集、分析、运用数据,实时反映市民中心整体后勤保障运行状态,使其形象化、直观化、具体化的提供依据。《杭州市本级机关公务用车和事业单位业务用车配备更新实施细则》明确指出实行“先指标后预算”模式,解决了车辆配备更新审批与经费预算安排“两条线”“两张皮”问题,从源头上把牢关口,同时提高了预算安排的准确性,避免了财政资金的浪费。

1870279930

图1:《后勤保障信息中心管理制度(试行)》内容图

编制具体标准。发挥标准化在机关运行保障中的调节、约束功能,抓好机关事务数字化的标准编制,对机关事务数字化进行具体规范。比如《党政机关办公用房管理规范》明确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办公用房全过程动态监控、透明管理、智能匹配,提升管理效能”的智慧运作要求。《机关事务管理会议服务规范》提出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的信息化原则。《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从标准角度对机关事务数字化建设作出了具体要求;《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数据管理规范》和《机关食堂数字化管理规范》实现了标准和数字在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和机关食堂管理的直接融合。

——以构建数字系统为抓手,发挥机关事务法治化的数字效能。数字赋能法治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职能的各个环节,是机关事务数字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机关事务数字法治融合的体现。杭州市按照数字化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稳步推进数字化建设,这集中体现在推进数字系统的打造和运作。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要有6个数字业务系统,即后勤服务信息化系统、安防信息化系统、房产管理业务系统、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图2)。

301357153

图2:杭州市机关事务数字系统总体框架图

发挥数字系统的集中统一管理效能,体现集成性。集中统一管理是《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赋予机关事务部门的牵引性职能,集成性是数字平台的基本属性。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注重发挥数字系统的集成性功能,推进提升机关事务集中统一管理效能。一是推进办公用房管理的规范化。房产管理业务系统主要以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房地产管理信息化平台为核心载体,以实现基础信息数字化、管理流程规范化、分析决策智慧化为途径,从而提升房产管理效能。比如利用图形显示办公用房的实际状况,做到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实时可查。办公用房和周转房租用申请等业务的“线上办理”方便了服务对象、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推进公务用车管理的提能增效。“一车一档”等数字化管理举措,实现了公务用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实时可查,公务用车行驶情况实时监管,车辆运维费用实时记录。开发启用“车辆控购管理”模块,实现车辆配备更新指标网上审批管理。对车改实物编制数和实有车辆情况进行全面核查,并将数据导入政府采购云平台系统,实现车辆处置、申请、采购和信息入库等全过程网上办理。三是推进公共机构资源能源管理的优化。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系统覆盖了约600家公共机构,系统每15分钟扫描读取各机构用电数据,实现了对各设备系统能耗监测,提供科学的运行策略与优化方案。通过数字技术节能有关举措,落实了公共机构节能监督管理行政执法责任。四是推进了行政大楼管理的高效化。市民中心集中办公区域面积达58万平方米,入驻130余家单位、6000余名干部职工,管理难度较大,但数字化举措提高了市民中心的管理效能。在人员管理上,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运用到市民中心出入口,实现行政区干部职工身份识别、健康码状态核验。在车辆管理上,将物联网泊车管理系统运用到日常管理中,通过智慧泊车和停车无感支付系统建设,为便捷停车提供支撑。在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面前,第一时间将机关事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运用于疫情防控中,建立精密智控机制,保障党政机关正常高效运转。

发挥数字系统的服务保障效能,体现共享性。服务保障是《机关事务管理条例》《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赋予机关事务部门的基础性职能,共享性也是数字平台的应然属性。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注重发挥数字平台的共享性功能,推进提升服务保障效能。这种效能的提升集中体现在集中办事中心的运作上。一是系统整合建设智慧平台。建设智慧机关事务综合平台,将原有分散的房产、节能管理等10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采用单点登录、统一认证等技术手段,让使用者快捷地应用各个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减少重复化信息投入,有力推动各部门合作管理。二是线上服务助力零跑办事。依托“杭州机关后勤”微信公众号平台建设线上后勤服务大厅,为干部职工提供餐厅预定、报修服务、商品订购等一站式便利服务。截至目前,机关事务内事项已实现100%网上可办,为机关事务“不见面办事”,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减少办事大厅人员聚集、维持正常后勤服务保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智慧后勤提供精准服务。机关食堂通过大数据分析,科学制定每餐食谱。智慧餐饮系统通过对所取食物自动称重、结算、和热量分析,引导就餐者按需取食,健康饮食。结算时,干部职工通过刷脸即可完成支付。通过智慧后勤平台,干部职工可在线查询和预定公务餐厅、会议室,向公物仓申请借用办公家具,以及向食堂预定打包菜和外卖餐食等,实现后勤资源的合理调度和便捷高效利用。

问题及挑战

体制机制的转型升级。“数字法治”不只是单纯涉及到数字和法治,还涉及到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的各个领域,包括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服务模式的创新再造和转型升级。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是推进机关事务整体创新再造和转型升级的撬动力量和支撑,但这种创新和升级力度在机关事务管理过程中是远远不够的。 

体系建设的融合贯通。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必须具有融合性、系统性特征,这是由数字化、法治化发展的趋势决定的。但由于数字技术发展的迅捷性和法的滞后性等因素,致使数字化推进中还存在“两张皮”问题,这与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应有的融合性、系统性特征显然是不相兼容的。具体体现在:一是数字化系统存在“信息孤岛”、联通性交互性不够等。二是法治化系统存在配套兼容不足,比如工作运行体系没有完全兼容。三是数字化和法治化系统存在融合不够的问题,比如机关事务制度创设和规制层面滞后于数字技术发展。

意识能力的与时俱进。“数字法治”是一个融合性的新概念,这要求推进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与时俱进、迭代升级的意识和专业能力。但由于传统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的影响,机关事务部门工作人员推进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的意识和能力还存在不足,管理服务对象也存在诸如“数字鸿沟”等意识问题。

实现路径

推动整体转型,夯实现代基础。坚持将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和现代化转型紧密结合起来,以现代化作为推进数字法治建设的深厚土壤。一是要将强化新发展理念作为价值航标。秉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助推机关事务改革,实现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二是要将“三个机关”建设作为工作导向。切实将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建设成为牢固树立和扎实践行“四个意识”的政治机关,建设成坚决贯彻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行政机关,为党政机关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的服务机关。三是将“七化”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七化”建设,即治理法治化、服务规范化、保障标准化、管理精细化、机构职能化、手段智慧化、评价绩效化,进而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事务高质量发展。

完善标准规范,推进制度构建。强化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制度体系构建。一方面是完善数字制度体系。依据《机关运行保障法》,围绕机关事务有关法规等制度规范,推动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体系。另一方面是完善数字标准体系。适时推出地方标准,为全市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奠定标准基石。按照《机关事务标准化工作指南》任务要求,分层分级制定各方面管理工作的标准,突出数字法治的贯穿性、覆盖性。通过宣传贯彻、重点推进、绩效评估等方式,建立常态化、定量化、制度化的实施机制,使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落实落细落地。

打造数字平台,完善数据体系。针对数字化体系中存在的 “散”的束缚(系统散、资源散)、“闭”的矛盾(如职能的封闭性)、“数”的不足(如数据资源不足)等瓶颈问题,必须坚持系统集成、管理精细、服务便捷、应急快速、决策科学、制度规范的原则,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为目标,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口,着力推进机关事务智慧化“四变四整”建设,即变散为统,整合系统结构,打造更为一体化综合平台。变繁为简,整合业务流程,打造极简办事模式。变下为上,整合线上内容,打造零跑快捷服务。变静为动,整合数据资源,打造科学化治理方式。通过推进综合平台和配套系统建设,实现信息数据有效共享,推动数字化转型。

提升融合意识,强化能力支撑。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具有交互性和融合性特征,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础支撑。一方面,强化数字法治机关事务的宣传教育。既注重从数字和法治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又要注重数字法治融合提升,做到既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又要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机关事务管理保障服务,从而推进管理流程的晋级、协同治理的进阶、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打造数字法治机关事务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一批既精通大数据技术,又具备法律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实现既能用数据,又能管数据,最大限度释放“大数据红利”。坚持以项目为驱动,对标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健全一体化模式,为数字法治机关事务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本文获2021年度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作者:杭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